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發布“新十條”優化措施之后,北京市及時調整了相關防疫措施,目前全市正式運行的349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已全部建立發熱診區,可以為發熱等11類癥狀患者提供便捷的就醫服務。據報道,有的社區將之前為三級醫院設置的發熱篩查哨點擴充成為發熱門診,盡可能滿足患者需求,讓患者減少排隊逗留時間。
發熱門診的日常管理要遵循傳染病管理相關規定,具有一定的技術難度,因此過去發熱門診通常只在二級醫院和三級醫院設立。社區等基層醫療機構若發現患者存在發熱癥狀,通常會以條件有限為由,要求患者到更大的醫院看病。新冠疫情暴發后,多地都出現過基層醫療機構擅自收治發熱患者被查處的案例?,F在,中央和各地防控政策持續優化調整,疫情防控面臨新形勢新任務,對發熱門診下沉社區也有了新的認識和考慮。
在防疫政策大幅調整之時,發熱門診下沉社區,實質上就是送便捷上門。這幾天,很多城市的醫院發熱門診都出現大排長龍現象,發熱患者候診幾小時是常事。這樣既增加了交叉感染的風險,也讓患者感到十分不便,患者甚至可能因得不到及時診療而使病情加重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有了發熱門診,過于集中的發熱患者就會得到分散救治,且患者也樂于在家門口看病。此舉對個人、醫療機構、防疫工作等都有實際的便捷和好處。
同時也要看到,社區增設發熱門診,探索分級防疫有了具象的雛形。大小醫療機構按照自己的服務內容,各自負責相應診療任務,可讓患者的選擇和流動更加合理,醫療資源也能得到高效利用。
應該說,分工合作的分級診療模式不僅適用于日常診療,也適用于疫情防控。要知道,患者一發熱就集中到大醫院看病,基層就難以發揮哨點作用,而大醫院又不堪重負。讓社區醫療機構承擔一部分發熱門診的任務,將其中病情較輕者留在社區診療,可確保防疫工作更加井然有序,避免出現醫療擠兌等現象。
社區開設發熱門診,眼下更多的是作為防疫時期的應急舉措,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,應當成為基層的常態化服務模式。發熱是一種較常見的癥狀,不僅疫情期間常見,平時也很常見。如果基層醫療機構始終不開設發熱門診,很多患者就只能舍近求遠,這對擴大基層醫療服務范圍、提升基層醫療服務水平都是不利的。
將發熱門診建在家門口,患者將不再動輒被上送,而是可以根據病情需要,科學合理地選擇就醫地點。社區發熱門診既便于防疫,也便于落實好“初診在基層”,并將常見病、多發病盡量留在基層。
發熱門診下沉,也應作為提升基層醫療服務水平,并以此帶動其他服務向更高質量發展的方向之一。當前基層醫務人員數量越來越多,基層醫療設施、辦公場所等條件也明顯改善,條件已基本成熟,是時候賦予基層更大的醫療權限與責任了。
從長遠看,包括發熱門診在內的過去集中在大醫院的諸多醫療服務,都要做到應下盡下,盡量離居民更近一些,讓患者居家獲得高質量醫療服務成為現實。
·凡注明來源為“??诰W”的所有文字、圖片、音視頻、美術設計等作品,版權均屬??诰W所有。未經本網書面授權,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、轉載或建立鏡像。
·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網絡內容從業人員違法違規行為舉報郵箱:jb66822333@126.com